首页

国产调教资源

时间:2025-05-25 09:32:18 作者: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电影《青塘》在山西临县首映 浏览量:66635

  2022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

  静谧的人大校史展展厅有两张老照片格外醒目:一张是习近平与大学生的合影;另一张拍摄于正定县政府招待所,习近平和大学生们坐在床铺边促膝长谈。

1984年7月29日,习近平与中国人民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在正定县政府招待所宿舍座谈。

  照片记录下发生于1984年夏天的一段往事——中国人民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河北正定调研,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专程骑自行车去看望大学生。在正定县政府招待所宿舍,习近平同大家谈心,分享基层工作体会,一谈就是两个小时。

  从地方到中央,青年始终是习近平的牵挂。

  深入青年,“同广大青年打成一片”“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这是习近平常常讲的,也是他身体力行去做的。

  习近平常常走到青年中间,平等亲切地与大家交流交心。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在天津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同师生亲切交流。

  2009年,他来到天津大学看望假期留校生,风趣地说:“我很愿意和我们的同学们‘侃大山’”;2015年的一次座谈会上,他以亲身经历为例劝年轻人不要老熬夜,“内在有激情,外在还是要从容不迫”;2018年,他在北京大学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在读书过程中通过不断重新审视,达到否定之否定、温故而知新”“这种通过自己思考、认识得出的结论,就会坚定不移”……

  习近平也是很多青年的“笔友”。一封封回信,纸短情长。

  “从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你们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从习近平的回信中读到了理解和认同。

  “你们的付出和贡献,农民群众有最真切的感受,我看了很多反映大学生村官事迹的材料,为你们的进步和成绩感到高兴。”大学生村官张广秀从习近平的回信中感受到了肯定和鼓舞。

  “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我支持你们作出的这个人生选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从习近平的回信中获得了认可和支持。

  …………

  “完全没有大领导的架子,也没有什么官话和套话,而是像大朋友一样与我们沟通交流”“给人的感觉是那么随和、亲切”“非常平易近人”……这是习近平给许多青年留下的印象。

2023年5月28日,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西樊各庄村科技小院驻村大学生在京瓦温室园艺示范园测量番茄果实硬度。

  青年处于人生道路的起步阶段,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迷茫、困惑。在青年眼中,习近平是“学长”,也是“大朋友”,他总会用青年人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指引他们迈好人生的每一步。

  他曾以“揉面”为喻,深入浅出地向青年阐释进入社会的过程:“面粉加上水揉一下,然后一捏,很容易散开。但你继续揉,揉了千遍万遍后,它就再也不会散开。”习近平用这个生动的比喻告诉青年,一个人只有在各种考验下成长起来,才能真正承受住人生压力。

  谈学习,习近平鼓励青年“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练就过硬本领;讲健体,他介绍自己的体育爱好,勉励青年既把学习搞得好好的,又把身体搞得棒棒的;论修身,他叮嘱青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要养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殷殷言辞,是朋友之间的互相理解,也是前辈对后辈的提点与勉励。

  一位曾在1990年和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座谈过的北大学生表示:“我们觉得习书记非常懂得青年人的所思所想。”

  “支教多长时间了?”“现在工资水平和县城或者其他地方比怎么样?”“多长时间能回一次家?”……2019年,重庆华溪村中益乡小学操场上,习近平细致地问询。听一位乡村教师说上完大学后就回到母校担任老师,已经工作了17个年头,习近平为她点赞:“太好了!”“你们做的工作很有意义。”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80后”代表魏巧向习近平讲述了新时代“新农人”的故事:“我们现在种植了2万多亩水稻,亩产达1100斤……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习近平赞誉道:“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

2024年4月24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叶光富(中)、李聪(右)、李广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媒体记者集体见面。

  在澳门大学横琴校区,看到同学们个个充满青春朝气,习近平引用两句歌词谈爱国情结:一句是国歌中的“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另一句是《七子之歌》中的“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永远能听出新意,备受感动。”习近平的切身感触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青年。

  青春梦想,有家,亦有国。在习近平的关心关怀下,每一颗青春的种子,都积蓄着生长的力量。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未来在哪里?未来就在你们这里。”习近平对青年朋友的嘱托,亦是对祖国未来的期望:“这只中国龙啊要有骨干、要撑得住,她才能够更高地腾飞。”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策 划丨蔡纯琳

  编 辑丨李珊珊

  视 觉丨陈腾

  校 对丨孟利铮 孙洁 梁雅琴 闫田田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编辑:刘阳禾】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美国一票否决安理会加沙停火决议草案 中方表示失望

中核集团紧盯“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畅”问题,建立完善实体企业与院所之间的利益反哺机制,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进一步激发创新动能;

四川成都:机器人登上“开学第一课”

陈星灿希望与会专家学者通过本次考古学年会学术研讨会的平台,聚焦“互动与交流视野下的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进一步推动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研究,为揭示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提供更多学术支持和理论支撑。

福建平潭国际邮轮航线启动以来出入境旅客逾万人次

调查发现,通货膨胀连续第三年成为美国选民心中“非常严重”的问题之首,有67%的人表示这一问题将成为2024年大选的重大关切。去年的类似调查显示,68%的美国人认为通货膨胀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而2022年这一比例为64%。

最高法:贯彻从“治罪”到“治理”理念 促进森林生态有效修复

现当代艺术部分,草间弥生早期作品《红南瓜》引人注目。具有艺术家经典风格的南瓜、圆点、网等创作元素,极具视觉张力。张恩利的《森林(2)》以当下心境细述着艺术家人生体悟和情志。据介绍,张恩利笔下的树干代表着人的肢体和生命力,相互交错的状态更代表了社会中人的相互关系。

数据要素如何赋能中国农业发展?

开放包容维护了文明的连续。“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越包容,就越是得到认同和维护,就越会绵延不断。”中华文明向来不惮于与其他文明进行交流,并以交流而互鉴,进而促进自身发展。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这种多元共生、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造就了包罗万象的中华文明,在交流中丰富和发展域外文化、完善和更新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文明的长盛不衰。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